“管委会草拟了一份分红协议。传给大家看一下。”姜崖让王学海下发数份文件,“有意见都可以提,只要是合理的都会采纳。

其实一开始徐洪福并不同意以全员会议的形式征求意见。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但凡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那是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意见。意见多不说,每次开会能把人的脑瓜子吵得开瓢。且这些意见里,有相当的比例非常不合理。你要是敢直言反对,那相当于戳马蜂窝,直接能把人蜇死。

鑒于此,徐洪福认为不如就找一小部分村民开个小範围的讨论会。让这群人作为代表,向下传达政府意见,同时向上收集村民意见,以较为柔和的方式推进。

可姜崖认为码头村开发与其他事项不同。尤其以古镇古村为基础资源的景区,需要全员配合,营造鲜活的生活氛围,游客来看的不是只剩下无声建筑的死的古镇古村,他们要看的是生活在老房子里的人们的别样生活方式,与城市忙碌焦虑生活形成强烈对比才能引起他们心目中那抹“向往”。

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个人都不能掉队,每一户都要以各种方式参与,切实让村民利益和景区发展捆绑起来,才能把事做成做好。

与其遮遮藏藏,不如把这个锅全掀开,让所有人看到锅里有什麽,才好清清楚楚,爽爽快快地分红。

姜崖的这个观点得到t葛兴国的认同,于是才有今天的大会。徐洪福还是持保留意见,不过现在管委会负责人是姜崖,他也就不再说什麽。

“咱们码头村景区的门票初步定价为30元。只要是村户籍人口都有权分红。每人每年可分得门票收益的20。”

20???

大家一听,纷纷开始在脑子里算数。也就是说,只要卖出一张门票码头村就可分得6块钱。假如说理想状态下,码头村一年接待50万人次游客,村集体可获得300万元收入。现在码头村户籍人口大约有1500人,分下来每人每年能拿到2000块钱的分红。

码头村村民以前所拥有的土地包括丹江的河漫滩以及两山夹谷中的有限土地,先不说现在因为建设防洪大堤,河漫滩不能种庄稼,剩下的土地一年一亩大约能收1000斤麦子,现在麦子的收购价格大约八毛钱,算下来一亩的毛收入也就是800多块钱,刨除化肥钱、种子钱等等,一亩地纯收入也就四五百块钱。这还是一户人家齐心协力的结果。

现在如果按照管委会这个分红方式,每个人一年都能收到两千块,这样的好事傻子才不同意。

但前提是一年能来五十万人次的游客。即便减一半每人也有一千块,一户人家合起来能有好几千收益。

给村民的分红这麽可观,不会里面有什麽坑吧?衆人的头顶都闪着问号。

其实20这个比例也是多方讨论,多方咨询,多方博弈后才定下的。期间,管委会内部争论得脸红耳赤,好不容易定下决议拿到县里讨论,又和县里领导争论地脸红耳赤。这一波操作后,县里流传出一句话:竹坑乡的人胆子真大,大到敢和县领导叫板。

姜崖听到这个流传后,只能苦笑。并非他们胆子大,各人站的角度不同,自然想法不同。政府承受着巨大的还款压力,万一花了这麽大精力搞出来的景区赔钱,财政压力可想而知,所以拿走越多的分红越能更快还款。可若是政府拿走太多分红,村民难以获益。村民不满后,必然想方设法争利,抢利,最后吃亏的是游客。

游客是景区发展的基石,任何时候都要以他们的利益出发。所以所谓的分红就是博弈,让利。找到一个对大家都还能接受的平衡点,才是最佳解决办法。

而且根据考察团梳理江浙一带的经验,很多类似景区将村民的分红比例定为5到10,目前出现诸多问题,反而要花大价钱弥补,得不偿失。与其这样,不如在开始就将这个比例定为大家都能接受的水平。

姜崖看着台下村民难掩喜色的表情,不由松了口气。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蛋糕做大,再做大,大到大家愿意为可观的利益绑在一起,才好把这艘大船行驶得稳稳当当。

他也不说管委会这个定价有多麽大方,他拿出一份考察报告,详细像村民介绍了其他景区的做法。

“游客愿意来玩,想看到的事原真的生活方式,要是大家都一哄而上,都卖丹江鱼,都卖蜂蜜,都卖山货……”彼时,游客每走一步都看到这样的场景,会觉得没意思,不好玩。卖同款货物的店铺多了起来,又会陷入恶性竞争的境地,游客的体验感进一步降低,到时候谁也别想挣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