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这种情况放在过去,咬咬牙也就过了,只要来年河漫滩上风平浪静。
可现在有人在对岸竹坑乡的工地上挣钱了。谁也不想勒紧裤腰带咬牙过日子了。
先是郭永宁娘俩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后几个年轻人也跑来干活,且干得顺顺利利,加上昨天几个年长者跑来“视察”一圈后发现对岸也不是他们想象的充满恐怖的地方。
连夜里,整个郭店村风向变了。
一个人跑过来那是“叛变”,五六个人、十来个人跑过来那就是“大势所趋”。
法不责衆。更不用说这样的“法”还是村里人约定成俗的“法”,当然可以根据情况不同发生变化,只要这样的变化是有利的。
王学海瞧着面前这群人,小到十来岁,大到六七十岁都有,顿时头都大了。
他让大家不要吵,不要挤。不到十八岁的,超过六十岁的都不要。剩下的也要看体格、经验,当然还要看缺不缺人。
这群人一听还有这麽条件,顿时又不乐意了。他们鼓起勇气跑过河来,就是想挣点钱。要是钱没挣到,还因为条件不符,被迫打道回府,那更丢人了。
年龄小的拽着王学海不停叫哥,年龄大的则一屁股坐到王学海门口死都不起来。
最后还是徐洪福和姜崖两人从河边赶回来帮他解了围。
所有人被迎进会议室。姜崖首先欢迎大家支持码头村的建设。
这话一说,一衆郭店村人的脸彻底挂不住了。他们厚着脸皮来在人家码头村的地盘上挣工钱,从某种意义上算是对过去的郭店村人的背叛。
他们明明为了钱,这个年轻人非说这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