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拉纤的船工,用自己的肩膀和腰板让这个繁华之地热闹腾腾,南来北往的商船在这里停靠、补给、买卖。船工的生活艰辛又伟大,他们在劳动中,随心所欲唱出心中所想,将满腔的心绪投映在这“嗷、吆、嘿”中。大多数船工都能唱两句,即便是五音不全的人也能随意哼两句,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没有严格的传承制度,却是活跃在船工这个劳动组织中的灵魂文化。
拉纤过江滩时唱,装货卸货时唱,擡船扛舟时唱,高兴了唱,难过了唱,兴奋了唱,低落了唱,好似不唱就不能干活,不唱丹江水就会断流……
“丹江号子不是没有歌词,而是歌词少。”姜崖纠正道:“刚才老贾叔唱的是这段完全没有歌词,再说丹江号子和比其他山歌更随心所欲,想怎麽唱就怎麽唱。”
閑汉哪能轻易放过,“你说啥就是啥?可别把我们当傻子。”
姜崖不紧不慢让人拿来一本书。閑汉们拿过去一看,这书叫《西河县山歌集选》,顺着目录往下找,赫然看到丹江号子四个字。
这书是县文化馆出版的,这下谁也不能质疑了。贾平涛手中的猪肉条拿稳了。
閑汉们闹了个没趣,只得缩着肩膀蹲着,斜睨着越来越多的人上去演唱。
有唱的好的,当然有唱的一般的。唱的好的获得满堂彩,然后收获自信报名参加初赛。唱的一般的人数居多,但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只要敢上台,敢唱那麽几句,哪怕唱的怪腔走调,也能拿奖。当然这种情况仅限今天。过了今天再想报名,那就得是那些能拿出真本事的人。
一时间,在场的但凡胆子稍微大一点,脸皮没那麽薄的人都争抢着上台。
閑汉们脸色越来越难看。
“真是有病啊。为了一条鱼,一条肉就上去丢人现眼。”
“我宁可饿死也不吃。”
“就是!都说了是骗人还不信。”
就在几人骂骂咧咧时,其中一个一直没吭声的閑汉弱弱举起手来,讪笑道:“我也想被骗一次。”
其他閑汉:“…………”
这原本只是竹坑乡最普通的一天,却又不那麽普通。被岁月遗忘的明清一条街上,失去功能的平浪宫前,衆人意外地参与了一场盛会的前奏……即便他们此刻感受不到。
第084章
在平浪宫前这麽大张旗鼓宣传一番后, 至少明清一条街上人尽皆知,知道乡政府要搞什麽山歌比赛。只要敢上台就能拿奖品。一时间乡政府大院的报名桌前围满了人。姜崖索性让王学海把桌子搬到了大院外,就在乡上乡下必经之路的交叉口旁设置临时海选舞台, 热热闹闹搞了两天后, 姜崖让王雪海组织宣传队前往各村宣传。
两辆拖拉机外加乡政府公务车,敲锣打鼓, 连喊带叫,每到一处自然村,就会停下来,宣传山歌赛。宣传队遇到的村民大概知道山歌是什麽,却几乎都不明白山歌赛是什麽, 更不愿意张嘴唱他们认为毫无意义的山歌。好在满车的奖品实实在在摆在面前,加上姜崖未雨绸缪将前两日在平浪宫前拍的照片洗出来,拿物证表明真假, 这才勉强让人相信这件事是真实的,奖品也是可以拿的。
但凡有人愿意尝试,后继者总会出现。只可惜,会唱山歌的人还是太少,像历桃这样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大多数是步履蹒跚的老人家,之前安庆生还害怕自己会因为报名参赛人漫山遍野而破産, 谁知搞了一天这一车猪肉条还剩下许多。
宋香巧有些叹气,“咱们这麽搞能行吗?”
这几天总共有一百多人报名, 平均年龄40岁,年龄最小者是20岁的历桃。在宋香巧眼里, 山歌表演还是需要赏心悦目,要全是老头老太太在台上表演, 如果表演还是哥哥妹妹的情爱类型,确实有碍观瞻,没什麽吸引力。
姜崖笑起来,“咋不行?咱们既然想把竹坑乡山歌品牌建立起来,山歌赛势在必行。”
哪怕现在唱山歌的人少了,老了,但文化传承永远不怕晚,只要还有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只要有一人还唱,一定能传至子子孙孙。
这次费这麽大劲搞山歌赛,除了扩大竹坑乡知名度,趁着山歌赛期间人流量大扩大旅游收益外,姜崖也想趁着这次机会,把竹坑乡的山歌资源摸查一遍。到底还保留多少种山歌曲调?有多少人还会演唱山歌?老袁送他的那本《西和县山歌集》编制时间久远,资料不齐,只能作为基本信息参考。
如果真想把这件事做成做大做好,一定要把自家的家底搞清楚。山歌赛是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