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蓁在江南留了六年,在雍正二年回了京,彼时是真正独她一人回去的。
改名换姓的谢晶谢婆婆在紧跟在她身边两年后,选择到慈幼堂照顾婴孩,不知是否是换了环境的缘故,这辈子的她死于雍正二年,闭眼时有女儿的陪伴、慈幼堂中稚儿的牵念,带着满怀不舍,又平安安详地走向了死亡。
谢晶,取了紫禁城的“禁”的近音,辞别谢绝紫禁城的意思。
蓁蓁取的名字,有些意思。
她死后坟茔亦在江南,蓁蓁虽然不大信,还是请人为她定了一处风水吉位,碑是慈幼堂为她立的,以孩子们的名义,冠以故慈妣之号。
若是六七年前的蓁蓁,以她的性格,是断不可能让这三个字被刻在碑上的。但这六年的时间,她冷眼看着那个人一步步成长,逐渐与从前长出天壤之别来,难免还是有所触动。
她倒也不是差事完了就回京享清福,她在江南简单服了二十七日孝,而后斗志满满地回了京,转念又启程北上。
既然一个选择的机会对女子来说如此重要,那她毕生所行,便是要为天下的女子创设一个能拥有自主做选择的机会的环境。
掰腕子,明面上静彤掰不过康熙,只能选择暗中谋划周全,但那是早年条件制约,静彤先局不利的缘故。如今新帝登基,对她一来没有君父身份上的约束,二来到底登基时间还短,对那边的控制影响也还没有达到康熙的程度。
而且静彤也不是要搞什么大事——与她的“亡夫”与“夫族叔叔”相比。
人家不就是要扶持女儿上位吗?卓琅小汗在准噶尔部的威望极深,声名赫赫,连带周边蒙古部落都有耳闻,又与和硕特部联姻,在本地笼络人心上更添一份助力,她上位也算众望所归,女子登位,人家本部都没有意见,朝廷又能如何呢?
如今最大的障碍在于康熙对弘恪的培养安排,新帝心中也有此意,虽然看如今准噶尔部的局势就知道弘恪过去了掰腕子也绝对掰不过卓琅,他哈弘恪灌了两壶壮胆酒、迷魂汤,画了成盆的大饼,将人家小夫妻送回去了。
说来也巧,弘恪之妻,被圈禁多年的大阿哥之女——康熙挑来挑去实在挑花眼,再兼当时时局所致、惠妃舍面相求的结果,小时候在惠妃身边待过两年,然后便一直是在微光就读,极得蓁蓁与应婉喜爱,乃至瑞初、容慈都曾在二人处知道过她。
这就足以说明这位康熙亲封的郡主的水平了,与弘恪回到准噶尔部后,没多久便欢快地在静彤帐下谋了实事做,表面上是“历经考验、处处艰难、为了夫君勉力支持”,其实如鱼得水,混得快活得很,若非有一层大姑姐与弟媳名分在,只怕已与卓琅称姐道妹了。
弘恪生性有几分软弱,又十分温柔,到底是跟在锦妃身边长大的,性子也像极了她,郭罗玛法去后,他在京中身份尴尬,本就不大习惯,守着送走了郭罗玛嬷,更是异常地消沉,新帝给他画的大饼,十张里半张都没吃进去。
他自幼身边服侍人便有静彤的安排,如今枕边人又是一颗红心向明月,到了准噶尔部后,两边用力,很快消弭了他心中那几分别扭,弘恪与卓琅逐渐亲近起来。
不对,人家那叫“虚与委蛇”。
总归如今准噶尔部的夺嫡大戏也是“热闹”得很,敏若关注了两耳朵,全当话本子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