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能招降,若令司马懿等与孟达生出罅隙,孟达处处掣肘,东部无忧!”马谡道。
诸葛亮思量了半晌,觉得尝试一下总归无妨,于是修书一封,秘密派人到宛城送给孟达,信中的字数不多,言明上庸失守,是刘封的错误,与孟达无关,蜀中将士盼老将回归,再立新功。
第1664章 反复无常
孟达自从投降曹魏之后,曹操对他不错,曹丕也对他很好,偶尔还会赏赐一些金银等物。但是,曹叡登基之后,什么奖励都不见了,似乎朝廷都忘了孟达此人。
孟达整日为了重获圣宠忙碌着,操练兵马,巡视城池,发展经济等等,并且按时上下班从不懈怠,为的是能够引起朝廷的重视。
终于,曹叡想起来孟达这个人,还给他来了一份圣旨,却不是表彰,而是警告他勿要生乱、躬守忠节,除此之外,再无下文。
孟达不可置信的将圣旨看了好几遍,最终确定字里行间没有丁点儿重视的成分,鼻子都要气歪了,心中更是惶恐,毕竟他曾经是蜀将,曹叡如此警告他,一定是朝中有人进了他的谗言。
让曹叡小心孟达的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王宝玉北征归来之时,畅通无阻的过了宛城管辖的武关,顺利到达了上庸,不得不让司马懿认为,是孟达有意放走了王宝玉。
司马懿因此对孟达生疑,暗自给曹叡去了一封信,说明此事,让圣上小心此人。曹叡信任司马懿,本想派人直接把孟达给咔嚓了,念在他是老将,这才去了一份圣旨,希望孟达警醒。
孟达对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免心生怨言,时至今日,他都不清楚王宝玉曾经通过了武关,只知道上庸的兵马来了之后,一战就走,好像损失也不大。
确确实实,这一切都跟孟达没有半点关系,之所以无辜躺着中枪,总结起来,这还是孟达品行问题惹得祸。
当初,孟达与张松、法正密谋搬倒了刘璋,随后又背叛刘备,将上庸献给了曹操,这样的做事方式,任凭谁都要对他揣着一份小心。
同样觉得孟达有问题的还有益州牧黄权,虽然他也是两次背叛,但人家都是万般无奈之时,做事也光明磊落,并未曾受到诟病。
黄权给好友司马懿去了一封信,告诉他,孟达其人反复无常,宛城重地,必须小心此人变节。
接到了黄权的信,司马懿更加确定孟达这个人不可靠,于是秘密派人进入宛城,还收买了几名孟达的亲信。
出现信任危机的孟达每天都过得很郁闷,只能隔三差五的上奏疏表决心,收效甚微,反而让曹叡觉得此人心虚,必须提防。因此孟达唉声叹气,只恨不能在朝为官,当面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