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支部队的军魂所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我军进行百万大裁军的时候,外行人就很难理解……裁军对某些部队或是某些兵来说,不就是换一个番号的问题嘛,一样是解放军、一样是当兵,在哪支部队用哪个番号还不是一样的?
但这还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番号没了之后“军魂”也就不在了,那可是战士们在战场上用鲜血、用生命捍卫的东西。所以很多指战员在知道部队将要撤并时,都在感叹“庙都没了,往后到哪烧香去?”。
对他们来说,那绝不仅仅是个番号是个数字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家,是部队的根,是他们的荣誉墙。
越军当然也不例外,这也就是正规军与民兵之间最大的区别。
民兵部队像这种军史、军魂观念的培养就淡薄得多,一方面是民兵流动性大,很多时候就是这里来几个那里来几个凑在一块就是一支部队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军史、军魂可言。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在战时执行的任务也比较少或是相对次要,所以就是想弄一个军史出来也没什么英雄事迹可弄。
这就决定了民兵组织的作战积极性较差,战斗中会比较被动的听从指挥。
现在指挥部让我们给控制了,这些公安屯或是青年冲锋队的家伙就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于是就各自为阵的乱打一气,坐拥着大量的工事和岩洞却不知道互相掩护、互相增援……这一点其实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是民兵,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还能坚守阵地就算不错了,要求他们能像正规军那样有效的协同就有点苛刻了。
当然,这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于是就轻而易举的对其进行分割包围,再一块块的慢慢吃掉。
至于分布在者阴山的岩洞吧,这些玩意要是能跟主力部队协同的话那将会是很好的杀手锏,比如可以躲藏在其中的越军可以充当迫击炮的观察员,再比如可以做为倒打火力或是侧射火力等配合主阵地的防御。
问题就是这时的越军已经无法进行统一指挥,想协同也协同不起来了。比如岩洞中的越军在发现大批中国军队潜进他的视线时,要求迫击炮覆盖却被告知迫击炮已经被调往其它方向进行防守了。再比如其想要配合主阵地防御时却发现主阵地的战友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撤往第二道防线去了。
于是这些岩洞的命运就不难想像了,他们就只有一个个被我军发现,然后用炸药包炸或是火焰喷射器一阵猛烧的下场。
这些都不是我需要操心的,我接到许师长的命令,让我们只需要继续守着这个指挥部及碉堡群就可以了……这一点对我们来说相当轻松,因为这时候越军已经放弃对碉堡群的进攻,而我又不打算让战士们乘胜追击。
刀疤等战士倒是纷纷请缨希望带着部队去扩大战果,但我却毫不犹豫的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我们是特工连,我们执行的是更有战略价值的特种任务,如果没有任何目标的就冲出去与越军普通部队拼杀的话,那无疑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