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这样说,赵婆婆思索了片刻。
“那贵人的意思是选了青雀巷?可叫贵人知晓,青雀巷在哀帝年间被拆分成到两个坊市,现在已经不叫这个名字了。”
“那倒是无所谓。”
高文渊摇头。
“反正出门遇鸟这句箴语已经应在你家了,在你这选什么都没毛病。你这这么多本册子,偏那本我第一眼就看中了,这就是命。”
赵婆婆无法,只得应下,帮他找寻原青雀巷的铺子。
也就是她家祖上是在青雀巷开的张,对周遭的房地都有扎实的记录,不然哪里去找一条百年前就已经消失的小巷?!
“贵人,您说的那块地,现在怕是在这里了。”
赵婆婆的孙子捧着一本页册送到高文渊的面前。
“按照当年的记载,青雀巷的原址是在城西通天坊和彩云坊之间,京城走水以后,彩云坊整个被烧毁,火灾也蔓延到青雀坊,所以在之后的规划中,所有走水的地被统一划归重建的彩云坊。”
“灵帝年间,辅国法师要修建三宝善德寺,当时选中的就是彩云坊西侧的一片空地。因为善寺附近不能有勾栏瓦舍,所以整个彩云坊又经历了一次规划,现在那块地改名叫做柳枝胡同。”
这是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口齿含混迟缓,一字一句都说得有些吃力。但他的逻辑却异常清晰,把整个青雀巷几次很重要节点都简要点出,几句话讲的明明白白。
少年有点紧张,仿佛很久都没说过这么多的话,一边说还一边小心地观察着高文渊的表情,生怕因为自己的言语不利,让贵人觉得不耐烦。
“我家的账册上倒是记了几处柳枝胡同的院子。”
高文渊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倒是和他之前随意的模样完全不一样。
等少年一一回答完毕,他便在牙行提供的舆图上看了良久,最后选定了一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