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宋冬和丈夫沈大郎就在宋家住下了,方便干活帮忙。

家里人多干活就快,请来的泥瓦匠是个有经验的,按照他的指挥,一家人该怎么做,全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这年头除了镇上的大户人家盖房子需要请人,乡底下的农家盖房子,都是靠自己人和亲戚帮忙盖的,能省不少工钱。

宋家盖房子盖的热闹,宋声因为要去学堂上学,一直在县里住着,陆清也跟着在县里照顾他,两个人平时赶到宋声旬休的时候会回来,所以家里的活也帮不上什么忙。

两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快到了宋玉出嫁的日子。

距离他成亲,还剩半个月。

自从过年的时候在道观里求了一根下下签,回来的半个月,宋玉都有些不在状态。

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眼看着其实也没什么变故,又想到一真大师说的顺其自然,说不定这不吉利的事已经过去了呢。

距离出嫁的日子越来越近,宋玉的状态倒是比这之前变好了许多。

宋玉许的夫家在城南的郭武村,是村里一户姓杜的人家,未来的夫君名字叫杜斌。

这个杜家在跟宋家结亲的时候家里还很穷,不过比宋家稍微好一点。

这年头家里但凡有些家底儿的,都愿意娶个姑娘回去当媳妇儿,也就是给不起多少聘礼的才会娶个哥儿回来。

杜家就是如此。

但跟宋家结亲后不过一年的时间,准确的来说是去年下半年,杜家突然发了笔大财,说是家中的大儿子在外面做生意挣了不少,家底儿一下子丰厚了起来。青砖瓦房也都盖起来了,瞬间变得体面了许多。

如今杜家这光景在同村里面比起来算是数一数二了。

可人家家里都发达了,依旧没有取消跟宋家的婚事转头去娶个姑娘进门,就冲着这个,杜家在附近几个村的名声非常好,说是重信守诺,坚持履行跟宋玉的婚约。

宋家村的人有的在外面听说了杜家的事,回来还跟张杏花夸道:“你们家玉哥儿是个有福气的,这郭武村的杜家啊,现在可了不得了哦,人家那院子整整齐齐的几间砖瓦房,听说杜家大郎现在还是在府城里做生意呢,一家子可发的没边了!人家不仅不嫌弃宋玉是个哥儿,还说要重礼迎娶他进门呢!”

听到这个消息,张杏花心里很高兴,对方是个诚实守诺的厚道人家,想必玉哥儿嫁过去了以后肯定是要过好日子的。

张杏花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宋玉,说道:“玉哥儿,这杜家是个厚道人家,不仅没嫌弃咱家,还坚持娶你过门,你嫁过去了肯定会享福的。”

说完又道:“有空我还得提点东西过去里正家里一趟,谢谢里正媳妇儿给咱家说了这门亲事。要不然这好事可落不到咱们家头上了!”

宋玉听的心里也高兴,未来的夫家一下子发家了,他嫁过去了就不用再过穷苦日子,说不定过年时候抽的下下签已经解了,怎么看他这桩亲事都是个好的。

在他们乡底下,除非是读书人,否则名声什么的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像这种已经定亲却突然发家的,发家之后觉得原来定的亲配不上他们,又重新退亲再娶的也有很多,所以杜家一直没有退亲,还按照原来说好的迎娶玉哥儿,博得了不少美名。

这桩婚事是在宋声穿来之前就定下的,具体人家怎么样,宋声是不清楚的。不过听家里人说了这么多,宋声也觉得对方都发家了,还坚持娶他们家玉哥儿,看起来确实是个厚道人家。

如今宋家盖房子也逐渐到了尾声,堂屋已经盖好了,两边的厢房也盖差不多了,包括灶房和后院的棚子,也都搭好了,就剩下院墙没有拉起来了。

这个活可以慢慢干,家里人就没那么着急了。

眼下宋家的大事,就是宋玉的婚事。

眼看着半个月又过去了一半,杜家按照娶亲的礼节,该送过来的东西也都送过来了。余下的就是成亲当日抬过来的聘礼,其他再没什么了。

毕竟是件大喜事,周围村里的人也都在夸赞玉哥儿这是找了个好人家,宋家人全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渐渐淡忘了大年初一抽的下下签的事,甚至他们想起来也是跟宋玉一样的想法,大师都说了,顺其自然,这婚事的波折可能已经过去了呢。

临到成亲前一天,知道玉哥儿第二天要出嫁,宋家的亲戚和处的关系要好的朋友们全都来给他添妆了。

亲戚们的添妆大多添的都是份子钱,因为宋家村这里的习俗,农家嫁娶时,要出嫁的新娘子或者新夫郎这头是不办酒席的。

不过也有一些关系亲近的长辈,会送个镯子或者其他什么小物件来添妆的。

宋玉平时在村里玩的关系好的几个哥儿也都过来了,给他的添妆有的是几尺布,还有的送的精致的荷包挂饰。

毕竟宋玉是个哥儿,不像姑娘家,添妆可以送胭脂水粉还有首饰之类的。

农家的哥儿是不擦脂抹粉的,因为胭脂的价格并不便宜,而且他们还要下地干活,打扮的花枝招展容易被人说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