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主会场依然是码头村,可对岸的郭店村和白浪村也纷纷趁机搞起了三省大集,摊位摆得更长,物品卖得更丰富,扎扎实实地又蹭了次流量赚了一笔钱。
位于码头村南关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提前完工。与此同时,各个老建筑的修複工作还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这个事不能急,想原汁原味就必须尽量複刻古代建筑施工的过程和材料,有些修複技术还不能直接用于老建筑,必须做样板后才能谨慎使用。
另外码头村整个街面的整治提升工程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管网铺设、三线下地这些关键步骤相互交融交错,需要调配施工周期和工序,这也不能急。好歹主街已经初见模样,干干净净地确实比以前看得舒服多了,也安全多了。
姜崖看到古街中有部分老房子坍塌后荒草长了一大片,又因暂且找不到主人,着实没法重建。这些地块也不能就这麽白白塌在那里,不仅不好看,还浪费有限的空间。他听取设计团队的建议,决定把这些閑置地改造成小绿地。犹如见缝插针,用绿地糅合整个建筑街巷的尖角。至于这些绿地上做什麽,玩法就多了。
可以做成小花园,里面放几把木头椅子,游客逛累了,溜达到这里歇歇脚,拍拍照。也可以种菜,种那种漂亮的可观赏的菜。当然也可以随意撒点种子,让野花开满整个空间。甚至可以种一片规整的向日葵。想象一下,待豔阳高照时,这些向日葵仰起头,簌簌倒影落在泥墙上,还真是颇有意境。
除了这些精细处外,姜崖现在的主要工作还是劝导更多村民参与自家建筑改造。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让他们在这条古街扎扎实实地生活下去,增加街巷的人气,这些修複后的居民空间未来也可以大做文章。
仅仅依靠平浪宫、禹王宫、山陕会馆这些建筑,确实难以吸引更多游客停留更多时间。搞古镇旅游还是要诱导游客住下了,体验本土地域生活。
如果游客进到民居里发现里面黑乎乎髒兮兮的,那说什麽也不会有兴趣。
村长陈元基的房子现在已经成为样板房子,供大家参照。
陈元基私下找过姜崖,他提出能不能政府再多给点补助?不然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姜崖苦笑两声,现在手上的资金能把码头村这个大盘子撑起来已经不错了,别说多给补助,以后的补助去哪里找还不好说。
陈元基表示理解。搞成现在这样局面已经不容易,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