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码头村进入到紧张的基础设施改造浪潮中。昔日沉寂的街巷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被踩了上百年的青石板路被小心翼翼地掀开,按照编号安置在安全区域。施工队尽量用手,而非大型机械,挖坑,埋管,生怕引起震动破坏了沿街的老建筑,由此施工进度慢而又慢。

断电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候连有线电视信号也断断续续……这些情况无可避免。每当这时候,姜崖等人不得已挨家挨户上门道歉。刚开始总有人冷眼面刺说难听话。当面质问姜崖这麽折腾,是不是想搞出政绩,然后踩着他们的人头往县政府爬。毕竟现在他已经是城投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未来前途无量。面对这样的质疑,姜崖什麽话都没说,只是笑了笑,递上去工作组买的米面油,以示道歉。

每次王学海都被气的半死,恨不得把对面那人的嘴巴给封住。姜崖要真是有这个想法,他是脑子有病才跑到这个地方来受这鸟罪。

于此同时,工作组派人去江苏,多方打探寻找后,请来七八个专门维缮老建筑的工匠。这些工匠经常游走于周庄、同里、乌镇,对古法修複老建筑最为在行。

要知道,现在这个时代建红砖房是流行趋势,建这样的房子不需要複杂的技艺,会打地基,会砌砖,再用预制板盖上屋顶即可……这几个t老工匠不仅能做精良的木工,还能配置传统彩画颜料,还会描绘八仙过海等传统壁画,连石雕也不在话下。只可惜,现在老房子越来越少,需要修补的也越来越少。要不是这几年江南地区古镇旅游崛起,这些老工匠怕是也是活得艰辛。

原本他们不想跑这麽远干活,还是姜崖花了大价钱又是补贴路费又是提高工价才把人请来的。这个钱不能省,毕竟游客来看就是看个古香古色,要是修得新崭崭的,肯定会影响旅游氛围。

这些老工匠先对平浪宫、禹王宫、山陕会馆等古建筑群进行修缮。这些古建筑是整个码头村最被人称道的瑰宝,是丹江商道文化的代表作,只可惜年久失修,壁画陀螺,砖雕模糊,虫蛀严重,若是再不抢救性保护,怕是过几年就坍塌了。

很多农閑时没事干的人们跑去看热闹,看这些老工匠每天坐在脚手架上,安安静静地用沾满了各色颜料的笔在屋檐勾勒被历史几乎湮灭的松鹤延年、竹林七贤、单刀赴会等历史故事或者传说。

除了公共建筑,愿意出一半维修费用升级改造自家房子的人也不多。陈元基作为村干部,率先带头,愿意做示範。其实,在修建管网时,已经给各家各户留了口子,未来谁家想接排污管就不用反複折腾。这事暂且没告诉村民。

施工队进驻陈元基家。漏雨的屋顶被盖上了防雨布,残破的瓦片也换成了新的,自来水管接到厨房,厕所重新改造,不用人拿着水瓢沖厕所,也再也不用忍受旱厕的臭味。厕所里面加装了热水器,窗户换了崭新的玻璃,采光能力大大加强……就连后院荒芜很久的花园也被整治得漂漂亮亮,花池修起来,鱼池造起来,大棵的四季桂下摆放着竹藤椅。

老房子一点点褪去了陈旧和灰霾,露出了与时俱进的光彩来。

陈元基大大方方让大家参观。

一簇簇春光透过玻璃落在漂亮的八仙桌上,祖宗排位前升腾起活跃的尘点。陈元基这处老屋的历史说起来可以追溯到解放前。他家是从陈家大院搬出来的四房偏枝,分得的钱财有限,这套房子自然不像陈家大院那样恢弘阔气。但该有的也有,比如主屋这套清末老家具,形式古朴,釉光温润,又是当下流行的酸枣木,拿到外头去卖至少也值一套房。陈元基当然不会卖,这套老屋是过去老祖宗繁华旖旎梦最后留下的唯一证据,自然要在他手里继续保护流传下去。

如今经过翻修升级,这套房子的优势越发凸显。安静舒适,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还有后院花园可赏,比住高楼大厦舒服多了……

他迈着轻松自得的步伐,带大家参观。

“我跟我家那口子以后冬天也能洗澡了。这是浴霸,打开后洗澡就不会冷。”

“厕所也干净多了,没味道干净地很。以后我小孙子从城里回来再也不会嫌弃爷爷家厕所髒了。”

“还有啊,厨房一拧开就有干净的自来水。如果不想喝自来水,也可以和自家的古井连通管子……装个电泵就能实现。”

“后花园也好漂亮的。这棵四季桂是我要求他们帮我种的。我自己加了钱去苗圃挑了棵最壮实的。以后我没事就可以坐树下,躺在我的藤椅上闻着花香喝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