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

它不值得吗?

它当然值得!

第 117 章

即便姜崖拿出竹坑乡证据确凿的历史脉络, 描绘出千百年来这里军旅莽莽,贡道穿梭,商贾云集, 水陆交错的画面, 可还是有不少人在县乡两级政府会议上质疑:你姜崖到底想把码头村变成什麽样?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说的再天花乱坠, 办不到做不成也无济于事。

还是金文曲金书记以及郭腾飞郭县长力排衆议,给了姜崖最大的支持。

金书记说在场的很多同事有很多忧虑非常正常,毕竟这是一件大家都没干过的事。而且也没有多少可参考的成功案例。咱们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点总没错,但要是连下河的第一步都迈不过去那就不对了。我们对于发展要有容错态度……竹坑乡当初用金竹村集体荒地做为抵押物贷款, 本就是做了别人没做过的事,要是当时坚决反对,现在会错失什麽, 在场的大家都很清楚。

两位领导的话给了这件事最基本的定调。

姜崖一看就是考虑成熟的,大家的质疑提问他都能一一应对。

为什麽要把景区四至划到丹江河漫滩?

姜崖说码头村从古至今因为丹江的存在而存在,是它劈开山脉,在码头村这里收紧,形成漂亮肥沃的河漫滩;是它一头载大船, 一头载小船,在码头村交换, 将南边的生漆生盐桐油运往北方;是它孕育了码头村,从漕运码头起始, 在它的河边一排排具有南方特色的吊脚楼拔地而起,船工们在这里聚集, 生活,茶馆, 酒馆,旅馆层出不穷;再后来,它成为商道,南来北往的货物在这里交换,江西人,两广人,湖南省,陕西山西人等等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交易,店铺、会馆、寺庙、平浪宫等等拔地而起,成了集,成了街,成了村,成了镇……

只是后来,陇海铁路来了,丹江堵住了,货物不通了,人散了,集市没了,房子破了,一切陷于沉寂。

所以这并不代表码头村只有几处会馆,几间民房。

过去的历史脉络不能忽略,过去的古镇格局不能割裂……

现在就要破除唯建筑论,唯文保单位论,把从古至今和码头村命运息息相关的丹江纳入开发範畴,恢複上中下三个漕运码头,恢複河街吊脚楼,恢複丹江与码头村的空间关系和历史联系,格局扩大,範围扩大,思路扩大,这样才有能向游客展示码头村这个丹江孕育的商贾重地的真实风貌,才能调动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情绪,才能营造原真性的旅游体验。

至于为什麽不能把新泰街划进景区四至里?

姜崖说他设想的画面,这里未来将是古香古色的商贾重地,游客一来就像进了一个并行世界,看到的,听到的,吃到的,摸到的都是和惯常现代生活截然相反。新泰街是完完全全的新式砖房街道,只能通过穿衣戴帽,作为未来景区的风貌协调区,鼓励在这条街上的居民开餐馆、旅馆、商店,但把它划进景区完全不现实。

这张图上还划定了各重要板块的拆除、修缮、重建等範围。这些问题在县乡两级政府会议上争论了很久,一轮会议定不下来,那就再开第二次、第三次,要把历史账、经济账、文化张等都算清楚,才能最终确定範围。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稍微一点不合理的动作就会引起系列的不良反应。

陈元基作为最了解码头村的人,对此深表忧虑,瞧着这麽多需要整治的区域,他忧虑地觉都睡不着。

果不其然,在这次村民大会上,那些什麽历史啊文化啊商道啊大家伙都不管也不在乎,他们只在乎他家的房子有没有在景区範围内,需不需要拆除或修缮……

陈元基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大家坐下来。

“总要让领导们把话说完。不要领导说一句你们问十句。今天只是情况说明和政策宣贯会,后续我们挨家挨户来谈,有什麽问题可以先想想,到时候一起提过来。我们不能保证所有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但我们肯定会从你们的角度出发,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找到最好的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法。”

他这麽一说,会场的嗡嗡声才消停下来。

姜崖扫视一圈后继续道:“为了恢複我们码头村千年商贾重地的风貌,我们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升级改造基础配套设施……”

分为公共区域和建筑内部。公共区域主要是电线、有线电视线、通信线三线完全下地。

顿时有人提出质疑,有必要吗?这要花多少钱?

当然有必要,哪怕前期投入大也要分钱出来做这项工程。现在的明清古街上,随处可见乱七八糟的各种线,屋檐下,房顶上,树杈上,能挂的都挂着,交织在一起,不美观不说,还特别容易发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