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建安二十一年秋,吴王正式接受汉天子的投降条件,接受册封并带领一部分死忠和冒险家远走倭国。
不得不说任何的制度都是有其优点和缺点的两面性,东吴的这套制度之下,底层人民之中明显更有冒险精神。
在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和动员之后,愿意跟着孙策出海去赌命的人倒是还真挺多的,甚至最终,他居然足足带了一半以上的海军远走。
为了稳定新收复的东南半壁,刘协作为天子索性亲自停在了松江暂时做了个吉祥物,一做就是将近半年的时间,以确保对东吴政权吞并的这个过程中的和平与安稳。
当然,小小波折还是会有的,因为死忠于孙策的官僚,包括周瑜在内都跟着他跑了,所以整个官僚系统和水师这两块决定大局的力量交接的非常顺畅,但是,民间反对合并不想投降的声音却也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准确的说是反对大汉的盐铁合营之策。
对此,刘协自认为已经非常非常开明了,他知道东吴境内有些商人已经成气候了,尽管十分确定这些商人在攫取原始资本的时候几乎全部都带着血腥,第一桶金没几个人是干净的,却也依然提出了“原罪不论”的政策。
表示大汉将不再追究这些大商人的原罪,同时也愿意以有偿赎买的方式合营化他们所创立的企业,甚至于还愿意给他们关内侯以下的爵位。
实在是这都不愿意的,刘协也允许他们在缴纳一笔离境关税之后,就可以带着自己的全部资产,甚至是家中奴婢随同孙策一块出海,成为孙策这个未来美洲吴王的原始股东。
事实上这么干的大商人也还是有不少的,让刘协收到大笔离境税的同时,也让孙策有了还算不错的原始资本。
但是更多的大商人却是既豁不出去陪孙策走,也不舍得将家产卖给尚书台,不好的声音陆陆续续的开始出现,直至在朝廷的高压之下变成了一支有一定思想基础的地下组织。
而本来滞留在益州逃难的鲁肃却是反而成为了这个组织的首领,明明孙策都放出话来让他陪着去倭国做国相了,鲁肃却偏偏就是不肯。
名为自由,原本要用来对付大汉的武器,却是反而开始在东吴落地生根,司马懿亲自出手追着鲁肃追踪了大半年的时间,却是始终弄不死这个鲁肃,甚至反而让他的组织变得越来越壮大了。
最终,刘协也只能无奈的给鲁肃的人头开出了一个天价的悬赏,并叮嘱刘禅要好好的重视这个鲁肃之后,便不管这事儿了。
毕竟思想,是杀不死的。
一个鲁肃倒下去,搞不好还会有千千万万个鲁肃站起来。
这种事情最特么烦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