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功夫,沈母已经得到信儿匆匆赶来,进屋见到老太爷在,才把刚才已经到嘴边的质问咽了回去,上前见礼道:“儿媳给老太爷请安。”
“嗯,这儿已经没什么大事了,我瞧着礼儿足能应付,你也就不用太过担心了。”老太爷脸上没什么表情地说。
沈母神情复杂地朝苏礼瞧了一眼,这才问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昊儿呢?”
“回婆母,夫君入宫面圣还未回来。”苏礼垂头回道。
“面圣?”沈母登时就急了,“那,那昊儿会不会有事?这可如何是好?”她说着就开始抬手抹泪,厅里本来因为老太爷和苏礼的镇静自若而安心的下人们,见到沈母如此也开始有些骚动。
“婆母不用担心,夫君不会有事的!”
苏礼上前想要扶着沈母坐下再说,却被她一把甩开道:“你自是不关心的,但也用不着这么没诚心地胡乱劝我。”
“老大家的,你媳妇说得对,昊儿不会有事的,你别一遇到事儿就慌得跟什么似的,一点儿都压不住阵脚。”老太爷见状不悦道。
“婆母,若是夫君在宫中真的有事,刚才来抄家的军爷肯定是会拿着圣上手谕或是官家公文而来,也肯定不会被媳妇这样几句话便拦在外头,所以婆母毋须过于担心,不管怎么说有咱们沈家多年的君恩和军功摆在这儿,宫时不会秘而不宣地做什么决定的。”苏礼不能跟沈母顶着,只能温言劝着。
“正是这样的道理。”老太爷朝沈母瞥去,心里越来越觉得,儿媳在家管家多年,竟是还不如个刚过门的孙媳妇。
回去拿公文的差官过了许久才回来,而那个军爷却再也没进来,只派了个副官入内,态度极好地给老太爷见礼,而后道:“沈老太爷,您瞧,小的奉命办差,还望您行个方便。”
老太爷不紧不慢地喝着茶,眼皮都不抬地说:“这儿是我孙儿的宅子,他如今不在家,就都由孙媳做主,你跟我说不成。”
那副官的脾气涵养极好,当然更有可能是位微言轻,习惯了谦卑,听了老太爷的话,便扭头朝苏礼道:“还望沈夫人行个方便。”
“大人既是秉公办事,自然是处处方便的。”苏礼丝毫没有示软地说,她上前查看了那副官手中的公文,原来是要沈青昊将他父亲当年的全部往来书信上交。
那公文一式两份,全都写着时间,事由,经办人以及由谁去执行,其中一份是给苏礼的,她拿到老太爷跟前给他过目,见他不置可否便道:“内宅都是女眷,若大人信得过我们沈家的声名,那我入内给大人取来全部书信,您看如此可行?”
听着苏礼抬出了沈家的声名,老太爷也正坐在上头,那副官自然不敢说不信,躬身朝老太爷拍了两句马屁道:“沈家的威名不止在军中,京中,那在咱们朝中都是赫赫有名的,下官哪里会有不信之理。”
苏礼从沈青昊的书房内找出全部的旧书信,她没空一一看过,也不敢随便扣留,想到老太爷并不心急的样子,便觉得应该是不妨事的。
她将一叠书信拿到前厅,那副官便上前想接,被半夏拦过去道:“大人莫要心急!”
苏礼将书信给那副官看守无误,便从书雪手中接守剔红花鸟长屉匣,将那书信全都放进去之后合上抽板,身旁早就得到嘱咐的半夏已经点燃宫中御赐的销金硬烛。苏礼待蜡烧得略有软化,便用那蜡油将抽板的接缝处严严实实地糊了,见四下都封严实了,这才抬手交给那副官,然后佯装无意地说:“这御赐的宫制红烛果然是与家里的寻常灯烛不同,点燃不但没有烟气,反而有些馨香。”
那副官自是听出她的言下之意,那蜡烛是御赐的,不是你随便弄个蜡烛就能糊弄上的,不过是警告他们不要对这匣子书信动什么歪脑筋。
这些人拿着书信离开后,全家又陷入了心急地等待之中,直到太阳落山,天已经擦黑,外头才有人来报:“爷回来了!”
苏礼忙起身迎了出去,见沈青昊迈步进院,决口不提今日之事,只问:“用过饭没?我等你回来一起吃呢!”
沈青昊本没什么胃口,但听说苏礼也没吃,便道:“我也还没用过,吩咐下去摆饭吧!”
苏礼先打发了丫头分别去老太爷和沈母处送信报平安,然后让半夏去张罗晚饭,饭和汤水都是提前做好的,菜料也早就备下切好,直待一交代下去便立刻下锅翻炒,苏礼准备的菜式都是沈青昊素日爱吃的,但大多清淡,没有油腻腻地让人看了厌弃的,连煲汤都是海鲜汤,饶是沈青昊心事沉重,却也不由得多吃了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