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傅城恒写了请辞的奏折,托晋王呈交拾皇上,说自己一来腿疾严重,以后都再骑不得马拉不得弓,不能再为国效力,为皇上分忧;二来此番虽侥幸灭了西番,却并非是他的功劳,乃是三十万征西大军乃至全大秦所有人的功劳,反倒是他身为大军主帅,却没有大局意识,遇事不知深思熟虑,竟一味冲动的与败军之将单打独斗,以致大军为他延误行程,还劳命伤财的搜救他,实在不敢领也不配领忠靖王之超品爵位,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奏折递上去后,不出所料被皇上朱批驳了回来,称傅城恒‘功在社稷’,为万民所景仰,又岂能这般妄自菲薄?不但没有收回爵位,反而又送了不少赏赐来。
这样的结果原在傅城恒的预料之中,因此也不觉得欢喜皇上没答应自己,正是仍器重自己的表现,也不失望皇上没有答应自己,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了,而是紧接着又上了第二封奏折,却较之第一封,花了更多的篇幅来写自己失职之事,说自己无颜接受皇上的厚赏,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第二封奏折没有像第一封那样,被皇上朱批驳回,乃是被其留中不发了,说是要择日征询文武百官的意见。
傅城恒便知道皇上其实是很乐于见到他请辞的了,只不过他又的的确确立了功,就算之后坠下了悬崖,毕竟瑕不掩瑜,他若真一请辞皇上便准了,难保不会招人口舌,就跟皇上明明很不想晋王再同掌户部和内务府,却在晋王提出请辞时不同意的情形是一样的。
遂很快又上了第三封奏折,这一次,则着力写了自己大难不死之后,如今惟一想做的事,便是与亲人安安静静的厮守,希望皇上能成全。
第三封折子上去之后,皇上终于准了傅城恒的请求,免去了他忠靖王的爵位,但同时却晋了他为永定公,并下旨将德妃所生的四公主,赐给了傅镕为妻,一时间满京城都在议论此事,都说永定公虽不是王爷了,永定公世子却尚了公主,永定公府的尊贵比起那些王府来,也不差什么了!
于是都艳羡不已。
然与众人的艳羡不已形成鲜明对比的,不是别人,恰巧正是永定公府一众主子,尤其是孔琉玥的郁闷不已。
“……镕哥儿才八岁,四公主才六岁,谁知道他们长大了会是什么品貌性情,又合得来合不来?皇上这根本就是乱点鸳鸯谱!就算他要乱点鸳鸯谱,也要考虑一下实际情况,等他们都再大一些,约莫能瞧出大致是性格品行了之后,再点也不迟啊!万一将来镕哥儿和四公主合不来,或是他遇上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女子,却又碍于皇上早已赐了婚,不能抗旨,岂非是误了他的一生,也误了四公主的一生?不行,傅城恒,你给我马上上折子,就说镕哥儿资质愚钝,生性顽劣,实在配不上皇家公主,请皇上收回成命!”
自一接了圣旨回到芜香院后,孔琉玥便开始极不淡定的在屋里转起圈圈来。就算傅镕不是她生的,好歹与她相处将近两年了,他们之间早已培养起了深厚的感情,要让她眼睁睁看着他才这么小便被包办了婚姻,安排了终身,她完全做不到,因此一回到房里,便立逼起傅城恒上折子婉拒此事来。
傅城恒对此只能报以苦笑,“圣旨都下了,此事已然成为定局,岂是我们说几句镕哥儿,资质愚钝,生性顽劣,配不上公主,就能让皇上收回成命的?指不定还会惹恼了皇上,让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前功尽弃!”
当他想让儿子尚公主?别人不知道尚公主只是面上好看,实则各种悲苦,各种委屈,他还能不知道?就算他从来没想过要让傅镕建一番属于自己的功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文能安邦,武能兴国’,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那也不代表他就想儿子庸碌无为,毫无建树的过一辈子。
尚了公主便意味着只能挂一些虚名任一些闲职也就罢了,关键公主大多娇矜,且自古国礼在家礼之前,难道到时候让儿子见了自己的媳妇儿也要下跪行礼,一辈子被压得抬不起头来,一辈子都过不上普通的夫妻生活?让他们两个老的见了儿媳妇,也要下跪行礼,反被儿媳妇压到头上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