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9年10月4日,印度东海岸,圣乔治堡(今印度钦奈市)
今天,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圣乔治堡据点而言,是一个悲伤的日子。他们先是在岸边眼睁睁地看着己方的两艘武装商船被多达十艘舰船围攻,最后屈辱地打出白旗,降帆抛锚,向对方投降。紧接着,那十艘舰船依次闯入古沃姆河口,在圣乔治堡以南一英里远的河道中停驻。随后,八百多人的武装人员乘坐小船,在英国人的注视下,陆续登上北岸。
毫无疑问,这群武装人员的目标将直指圣乔治堡,试图夺占这座英国东印度公司最为重要的据点。
英国人在印度东海岸设立贸易据点,最早可追朔到1626年,当时,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东南部的科罗曼德海岸阿尔马冈建立商馆,1639年,又以每年600英镑的代价,从昌德拉吉里的罗阇(比贾普尔素丹王国中的土邦)租得沿海一块地,建立圣乔治堡。此后,英国人便以以此堡为核心,向印度东海岸和内陆地区扩展他们的商业触角。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圣乔治堡已是英国在南印度地区最为重要的棉纺织品和手工艺品贸易基地。
从去年(1658年)开始,伦敦便将所有孟加拉、奥里萨、比哈尔以及科罗曼德尔海岸的商馆都置于圣乔治堡管辖下,俨然使其成为印度东海岸的地区总部。
虽然在印度的西海岸苏拉特,东印度公司还有一处重要的地区总部,似乎两地应该可以彼此照应,守望相助。但实际上,这两地的贸易事务和经营过程,都是由总部任命的高级经理和资深商人委员会指导下各自独立运行管理的,并分别向伦敦报告,甚至隐隐还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公司每年都会派遣十到十五艘商船前往东方,有些远至中国,进行茶叶、瓷器和丝绸贸易,这是公司最有利可图的进口商品之一。到印度的往返航行一般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其中包括装卸货物和等待季风时所要花费的时间。船队一般在秋季或冬季从英国出发,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约六个月后也就是六月份雨季到来之前可以到达印度。之后,为了能顺着信风前行,船队会在新年的早些时候离开印度,绕过好望角,以免在冬天回到英国。
然而,数年前,或者说,应该是在英荷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6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经营便出现了困难。当然,这种困难不是因为印度本地商业环境的恶化,也不是公司的财政资金出现问题。而是,英国人遭到了其他国家商业上的排挤,准确的说,是被某些国家特别针对了。
刚开始,在英荷战争的背景下,总部设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了不少武装商船,四处拦截和抢掠英国商船,他们还拉上了那个南方新大陆的齐国,组建了一支联合舰队,专门袭击英国商船。甚至,他们还一度将舰船开到几处英国商馆位于的港口附近,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贸易运输。
幸运的是,英荷战争只进行了两年时间,这让英国东印度公司不由长舒一口气。被汉荷联合舰队封锁袭扰的一年多时间,公司贸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亏损额保守估计也达三十万英镑以上。
与荷兰停战后,那个所谓汉荷联合舰队也随之解散。就在英国人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将此前的损失尽快弥补回来时。他们愕然的发现,那个南方新大陆的齐国似乎仍在继续针对他们。不论是从市场货物采购方面,还是商品销售方面,对方都在或明或暗地与英国人展开各种竞争。
汉洲人还从他们的本土调来几艘战舰--是的,是那种海军列装的专业战舰,不是武装商船--时不时地袭击公司旗下的商船。当然,那些失踪和受损逃回的商船并没有直接证据可以指明是汉洲人干的,但是,那些侥幸生还的船员悲愤地控诉,他们确实遭到了专业战舰的袭击,而且船上的水手大部分都是东方面孔。
要知道,在东方这片广大的海域,只有汉洲人拥有专业战舰,也只有他们会神经质地抽调专业战舰来针对我们英国东印度公司!
为此,英国东印度公司曾数度派人至苏拉特、安丰堡(今印度西南部柯钦市)和宁阳堡(今印度朋迪榭里,也译作本地治理)等汉洲商站据点,试图与他们达成和解,不要再进行针对英国人的暴力袭击。
可是,这几处汉洲商站据点的负责人,却都失口否认他们曾做过此类非法拦截和袭击英国商船的行径,认为这是英国人对他们的一种无端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