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太皇太后老怀欣慰,太后十分吃惊,某日过来看了一番,听她弹了一会琴,待她按住琴弦止了乐声,见她闭目陶醉的样子,拧着眉好一会,幽幽来了一句:“论辈分,我是你的什么?”

“堂姐!”娜仁瞬间理解了太后为何发出此问,拍了拍她的肩,劝:“平日里少看话本子。”

太后不满地嘟囔道:“你能这样说,就说明你素日也没少看。”

娜仁之所以开始重拾古琴,除了无聊,也有想要保住些才艺的意思在里头。

穿越一回,不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好歹会一点,回去之后还能当个特长使。

不然穿越一回,旁的都没学会,只有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提高了,到时候日子可不好过。

这些传统技能在现代可是吃香,古琴、刺绣等小班授课随随便便有点水平的都价格高昂。她好歹是真正在古代认真学过的,起点就比后世那些做老师的人高,又有很长的时间来练习,总不可能连他们都比不过吧?

这会练好了,回去之后还能有口饭吃。

娜仁如是想到。

不过她的时间还长,并不打算把自己逼得那样急。

故而到了五台山附近,在官员府中落脚后,休息一日,第二日晌午,皎皎按照这些日子的习惯抱着琴往娜仁房里去,便见她歪在榻上翻着话本子,手边还有一盏牛乳茶并两碟果子点心,看起来十分惬意。

但凡您能多努力几日,额娘……

皎皎只想叹气。

对登五台山朝拜,一行人都是兴致勃勃的,娜仁见连太后面上都有些期待,不由觉着自己格格不入。

好在后来发现还有留恒陪她,才算聊有安慰。

对于皎皎为什么期待,娜仁微感疑惑,也问了出来,皎皎道:“来之前,隽云叫我替他尝尝菩萨顶的素斋,他说他阿娘生前就十分向往,却迟迟没有机会。”

好吧,一大碗狗粮迎面倒来,吃、还是不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肃问题。

山上住了一夜,跟着做了早晚课,抄了几页经、拜了几殿佛,娜仁本人并未受到什么熏陶感化,但因有太皇太后虎视眈眈在旁,不得不摆出十分虔诚的姿态,跟着一一做来。

见她的样子,太皇太后满心满眼都是无奈,只能拈香再一拜,虔诚地喃喃道:“小儿不知不怪,愿佛祖保佑,我们家孩子顺顺当当、无病无灾到老。”

“小儿”娜仁对此无知无觉,跪在蒲团上听着木鱼声,悄悄地发呆。

众人又在五台山附近逛了几日,走马观花地瞧了瞧各处的精致,娜仁从市集上买了一堆零碎东西,回宫之后多半是要收在箱子里,也不知哪年哪月才能被主人捧出来观赏一番。

本是预备在那边多留些时日的,但前朝许是有什么要务,京中连续好几道折子来催,康熙只能无奈地宣布返程。

能到五台山一拜,太皇太后已经十分满足,倒没有什么没逛够的。太后与娜仁都是在外头逛累了,归心似箭的,她们几个都是这样,底下的嫔妃自然没有二话,无人抱怨。

回程路上,有村民受猛虎侵扰,康熙在众人惊呼中带着一队侍卫打马上前,弯弓搭箭,温暖的日光笼罩在他的身上,恣意的笑爬上他的眼角眉梢,一双眼眸亮如星光,通身有坚毅不拔,誓要挟泰山超北海之势。

也是此时,娜仁才恍惚觉着,当年只短暂地存在过的那个意气风发少年人,其实一直都在。

没由来的,她抬手捂着自己的心口,眨眨酸酸涩涩的眼睛,好半晌没说话。

第104章

从五台山一路慢行回京,娜仁自康熙射虎那日后无端便有些消沉,身边这些人都看出来了,小心地试探着却没能问出什么。

最后是一日的黄昏,娜仁用小银壶筛了酒,康熙来的时候她正缓缓斟入一只净白绘竹纹的酒盅中,康熙也没客气,直接向琼枝一扬下巴:“给朕也寻一只杯子来。”

琼枝应了声,从小格子里翻出酒盅,用净水涮过双手奉上。娜仁替他斟了酒,二人一碰杯,辛辣入喉,康熙微微拧眉,盯着娜仁看了一会,见她仰着头仿佛望着外面的天发呆,迟疑一会,还是挂上笑,扬眉问:“还以为是往日的甜酿清醴,怎得是这般烈酒?”

“但求一醉,也不知为了什么。”娜仁收回目光,捏着小酒盅转了一圈,莹粉的指甲因指头捏得紧而微微泛白,“说来,一晃眼,三十几年过去了。你已是而立之年,有时候,我还将你当孩子似的看。这些年,时过境迁,总觉着当年的许多人、许多事都变了。那日你们纵马归来,扬着手中硬弓向我笑的时候,我又觉着其实什么都没变。”

她转头看向康熙,目光温柔得不像话,“从当年的皇上变成如今的万岁爷,称呼变了、叫的人也变了,我只愿你那少年意气经久不衰,能伴你一生。不然人活一世,早早长大了,有什么意思?”